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 服务 > 正文
口碑一季烧15亿 土豪阿里也肉疼
2016-05-07 13:13:42来源: 中国网
【摘要】   近日,阿里公布了其第四季度财报,财报显示在2016财年第四季度,口碑平台的交易额超210亿元,环比上季度的158亿元增长33%。口碑在3月份

  近日,阿里公布了其第四季度财报,财报显示在2016财年第四季度,口碑平台的交易额超210亿元,环比上季度的158亿元增长33%。口碑在3月份的日均交易笔数突破550万笔。阿里口碑单季给阿里巴巴带来1.18亿美元(约7.62亿元)的投资亏损。

  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曾各自注资30亿元,一共60亿元到这家合资公司,并各占这家合资公司的50%的股权,那么口碑一季度实际亏损2.36亿美元,折合人民币15.3亿元。

  这份看上去喜忧参半的财报背后,如果仔细分析,却有颇多疑点,210亿和550万笔的数字,究竟是支付宝的交易还是口碑的团购订单?一个季度超过15亿元的亏损,一年近60亿元的亏损,换来怎样的市场份额?口碑陷入的是一个黑洞还是光明的前途?这些问题的背后,颇多疑点值得探寻。

  210亿元的虚实和市场份额之谜

  众所周知的是,阿里集团一向是公关先于业务行动,在阿里公布口碑的210亿元交易额,如果这个数字为真,那么,按照新美大2015年公布的1700亿元GMV来算,每个季度近425亿元,210亿元的阿里口碑,市场份额接近新美大的一半。这一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闻点,阿里却没有将其放大,也并没有公布其市场份额,背后的真实情况如何?

  本地生活O2O服务一直是一个高科技,低毛利的行业,背后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地推团队,新美大多年的积累,打造了一支地推铁军,如今占据了85%的市场份额;百度200亿元的巨额投入,才占据了不到15%的市场份额,那么成立不到一年的阿里口碑,其宣称的210亿元和550万交易数,究竟占据了多少市场份额?其并没有公布。

  “支付宝口碑也叫O2O?它就是一个支付工具而已。”一位今日头条网友的评价却揭露了其谎言的成分。

  “如果作为支付工具的支付宝能称为O2O,那么中国银联就是最大的O2O平台了。”一位资深的互联网创业者笑称。

  O2O的实质,是为商家带去流量,为用户提供便捷、优质的服务,而阿里口碑,只是作为支付宝的支付入口,也就是类似于POS机的功能。其离O2O的本质相距甚远,如此通过财报的方式混淆概念,误导投资者,需要投资者明辨是非。

  一季度亏损2亿美元或陷入O2O黑洞

  为何阿里如此急于将重启不到一年的口碑加入财报中?在阿里巴巴的财报里,或许我们能看出其背后的真实意图。

  阿里公布的业绩营收超预期,盘前大涨5%。营收同比增长39%至242亿元人民币,净利润同比下滑1%至76.35亿人民币,在投资人眼里,这或许是一份好的财报。

\

  但电商专家李成东分析称:2016财年,阿里巴巴整体的交易额3.09万亿,同比增长为26.5%,差不多是在上一个财年基础上对折了,尤其是淘宝增长下滑速度非常快。另外,天猫同比增长也下降到了43.4%。如果是看2016年1-3月份数据,天猫下降速度更是惊人,2930亿同比增长仅34%,当淘宝没有更多流量的时候,依靠淘宝哺育的天猫增速放缓也是必然的了。

  虽然阿里的收入增长依然保持较高的速度,但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超过交易额的增长,这意味着,淘宝的流量越来越贵,越来越多的流量导入给天猫平台。 伴随着政府监管,规范行业,职业打假,平台打击惩罚刷单行为,卖家商户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。

  表面的风光背后,阿里的电商却是阵阵寒意。

  或许也因此可以理解,传统业务增速放缓,卖家已经沦为为淘宝打工,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,注定不可持久。阿里想通过口碑,再造一个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,正如口碑CEO范驰所说的那样:“再造一个淘宝”。其目的,最终还是希望让线下的商家,最终也能为阿里打工。

  只是,本地生活O2O行业的玩法,与淘宝的传统模式大不同。

  口碑向商户一再强调的“以生态方式推动餐饮O2O”的模式,却在去年的“双十二”遭到颠覆。在口碑联合支付宝和商户的“双十二”大促中,纯粹的烧钱模式引发了合作商户的不满——海底捞方面指出,五折的优惠促销既降低了海底捞的品质,也不利于其长期发展,依靠烧钱也不能真正培养忠诚的客户。即便这一天用户通过口碑网消费了,但当补贴没有了,用户可能也就跑了,更何况,这种贴钱的营销模式比起被口碑“摒弃”的团购模式,补贴力度更大。

  既无法通过4亿用户的支付宝培养其消费场景,也无法为商户带去流量,不懂O2O,也就成了阿里口碑最大的软肋,投入越多的资金,亏损的越多,阿里或将陷入巨大的泥潭。

  当资本市场看清这一闹剧之时,阿里将如何辩解?我们拭目以待。

标签: 土豪 阿里 口碑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本网注明"来源:中国服务网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服务网,转载请注明"来源中国服务网“。

凡本网注明 "来源:XXX(非中国服务网)"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
  有意与本网合作者,有关合作事宜请与中国服务网联系。

  未经中国服务网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否则即为侵权。

  2001 - 2015 中国服务网 邮箱:fuwuchina@qq.com

  中国服务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通用网址:www.fuwuchina.com.cn